深圳学区房政策大变动,有些房不能再买了
曾经我写过:聪明人这样买学区房。
有两个法子,最实用:
A:
买带学位的豪宅大户型。
豪宅受学位溢价小 ,即便学区政策变动,对房价变动影响小。
B:
买学区房中面积最小、总价最低的的那一套。
花最少的钱,去享用学票的价值。
但如今,随着学位供需矛盾加剧,第2个法子正慢慢被堵死。
1.
前段时间,深圳福田区发生了一场学位房风波。
福田区共8个小区业主,在申请深圳高级中学南校区学位时,被校方驳回。
需要他们出示:住宅用途商品房证明。
只有住宅用途的商品房,才属于第一类要求的住宅。
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涉事小区房产用途为单身公寓、单身宿舍,
土地用途标注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
这些小区,购买时需要购房指标,也属于限购限贷范围,跟住宅是一样的。
往年,业主都能按一类住宅,顺利申请学位,
今年却突然调整为三类四类住宅,积分下降。
在深圳福田,孩子凭积分入学,
一类住宅享受基础分80分,三类住宅基础分70分,四类住宅基础分65分。
后几经波折,其中3个小区被认定为住宅性质,按一类招生标准申请,
另外,5个小区被确定降为三类四类。
深圳高级中学是深圳四大名校之一,学位争夺异常紧张,降级为三类四类住宅,约等于无法入学。
申请标准突然变动,引发了多方猜测。
大众较认可的是:学位太紧张。
近年来,深高南学区范围扩大,已经发展到56个小区,招生压力巨大。
而校方的负责人明确表示:公寓被降级。
主要是因为花了1000多万买住宅的业主投诉。
意思就是:学位不够了,只有把总价低的单身公寓踢出去,
保证豪宅业主孩子顺利入学。
2.
教育资源短缺,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
在深圳,多个区域在2020年发布学位预警,小中学位缺口上万个;
在北京,2020年小学学位缺口8万个;
在上海,2020年有11所小学发布超额预警;
在南昌,上个月发布有22所学校学位告急。
如果学位充足,自然不会发生临时调整的情况,校方和业主皆大欢喜。
但是学位一旦紧张,就会严卡各项指标,
提高入学门槛,淘汰一批人。
比如深圳福田区,严查土地性质,淘汰公寓类住宅。
比如上海,今年首次明确学位申请超额,入户不满2年将直接统筹!
在学位房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无法快速提供有效解决办法的时期,
任何一项指标要求,都有可能让你与名校失之交臂。
比如下一次会不会要求房屋总价?
或者,会不会要求产权面积?
毕竟,在2年前,深圳罗湖某学校针对住房面积小于30平的学区房,添加了额外的附加条件。
虽然短短几天被撤除,但释放的信号很明显:
如果学位不够用,首先遭殃的就是小户型。
而在广州,就已经明确实施:30平以下学区房,必须是家庭唯一房产才能就读。
由此可见,即便都是学区房,性质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
如果,按安全系数从高到低排序,那应该是:
限购的纯住宅,大户型>限购的纯住宅,小户型>带学位的公寓。
3.
可以预见的是,公寓类住宅的学位将来很大可能面临被撤的风险,
房价自然会大打折扣。
比如上面提到个5个小区,不光孩子不能上名校,家庭资产也在一夜之间缩水。
十公子曾写过:学区房,就是个bug,受政策变动影响特别大。
深圳福田区开先例,其他片区随着教育资源紧张,很有可能持续跟进。
所以,在学区房政策说变就变的当下,
普通人购买学区房,要注意两点:
A:看清土地性质和房屋用途
土地性质和房屋用途均为住宅,是最完美的。
其他的,如用途写:工业用地、宿舍、厂房、仓储用地、单身公寓、公寓、单身宿舍等字眼的,最好不碰。
还有什么土地用途写住宅或居住用地,房屋用途写单身公寓的,也尽量也不要买,保不齐会成为下一轮严卡的方向。
B:户型尽量买大一些
带学位的开间一直很吃香,十几平就能上车,花最少的钱用上学位。
并且租售比往往也不错。
很多人买这种开间后用作出租,一边收租金,一边用学位。
但是,随着学位越发紧张,对面积的要求可能会加码,实际居住检查也越来越严格,
面积太小,或没有实际居住,申请学位时也有可能受阻。
如果你对学位是刚需,那最好稍微买大一些的户型。
深圳福田区出学位风波后,不少人留言说教育不公。
但是,优质的教育向来都是稀缺资源,而且会越来越稀缺。
稀缺资源从来都是能者得之,理解这个规则,是作为成年人的必经之路。
稀缺资源,不是靠抱怨,靠哭求就能获得,靠的是财力。
只有让自己成为金字塔顶尖的那批人,才能保证不被淘汰和牺牲。
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成熟的是你自己,不是我说服你让你成熟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