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 基幸格PDF
《论中国》是亨利·基辛格2011年发表的书籍。网友评论最懂中国的外国佬。
《论中国》记录了四十年来基辛格与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对话实录,记录了包括中美建交中的互动、三次台海危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访美等历史节点上的重要细节。2011年5月17日,这本新书在美国发售,基辛格首度用一本专著的篇幅去讲述一个他亲密接触了数十年的国家。
付费下载 微信:abj511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还是摘抄几句:
1.政治家都需要在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需要之间寻求平衡。
2.思想、文化和习惯要在斗争中产生。
3.世界上最愿意改变自己地位的是无产阶级。
4.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多么哲学的一句话,有破坏才有创新,不破不立。
5.是战争引起革命,还是革命制止战争——毛主席最后的疑问?
6.意识形态沦为国内管理工具,而与外交政策分家了。
7.对历史的诠释是一个国家记忆的映照。
8.评判政治要看如何处理不确定性,而不是看如何处理确定性。
9.加深敌对的并不是任何一方做了什么,而是可能会做什么。——所以西方大新我们崛起后会是下一个德国。
10.深层的问题是政治而不是经济。
读后感1
很早就想读基辛格的《论中国》,前几月终于抽时间断续读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作者基于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中国近代史,对中国传统外交思想(或可说中国的“世界观”)的剖析和论述;二是在作者描述下,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中美苏(俄)三大国之间的三角博弈。
关于第一点,基辛格强调了中国以天朝自居、对待外部世界近乎超然的独特世界观、《孙子兵法》的“上兵伐谋”思想、讲究战略包围的围棋文化、以及历史上对付外敌一贯推崇的“以夷制夷”策略,不得不说是切中了理解中国外交战略考量的要害。
关于第二点,基辛格实质上是通过历史实践,向读者诠释了什么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即若有一家独大,则余下各方必合而制之,而独大者若欲求突破,又必须分而治之——于是一种微妙的战略均衡便在这种立与破之间悄然形成,但同时也因常面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窘境而极难维系。
读后感2
作为前美国高级官员和世界顶级战略专家,基辛格见证和亲历了人类高速发展时期和诸多巨变事件,这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成于其将近90岁之际,个人认为不可能是他呕心沥血之作,更可能像论语类著作,是其学生或助手将其观点与思想记录成作,应该只有基辛格水平的一半左右,能在这里出现几乎肯定有删减!
关于本书,最震撼的是,你可以看到和你从小接受的历史教育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观点与世界观,象牙塔里的历史感觉是非白即黑、水火不容的两面世界观,本书的历史更多的是多因素分析、复杂考量以及战略平衡后的决择,不是应试教育里的选择题,给出答案来选择,也不是数理化一样完全可以量化成公式一条路走到底,这也是应试教育后很多人无法适应社会的最主要原因,你需要主动去找答案、衡量后再作出决择、承担后果!
另外一大不同之处是,基辛格是西方人,站在西方文明的角度来看中国,提供了完全不一样的观点,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前面几章关于中国历史的描述和评论,但个别地方的观点偏袒严重,需要读者去甄别。中国专家出的著作过于空洞、死板、陈旧,可能受制于体制!
最近这两三年更应该读一下此书,特朗普上任后标志着世界将不再重复着老路,贸易战、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等,尤其中美关系,可能真像基辛格博士说的,中美关系再回不到过去了,那么中美之间的关系会像本书后记描述的英德两国之间的历史一样嘛,逃离不了克劳理论和修昔底德陷阱呢!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普通老百姓应该如何决择,特别是最近的贸易战,本书也可能提供一些借鉴!
五星推荐,因为2019年是个非常重要转折点,我们应该宏观中找趋势,微观中做事,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做得更好!
作品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独特性
第二章 叩头问题和鸦片战争
第三章 由盛转衰
第四章 毛泽东的革命
第五章 三角外交和朝鲜战争
第六章 中国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
第七章 危机四起的十年
第八章 走向和解
第九章 恢复关系: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结识之初
第十章 准联盟:与毛泽东的谈话
第十一章 毛泽东时代的结束
第十二章 “不倒翁”邓小平
第十三章 “摸老虎屁股”:对越作战
第十四章 里根和正常化的开始
第十五章 美国的窘境
第十六章 什么样的改革?邓小平南方视察
第十七章 又一次和解:江泽民时期
第十八章 新千年
后记 克劳备忘录:历史会重演吗?
中文注释
英文注释
致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