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供到抛售,金融危机是如何加剧的?
经济危机来时为什么会出现房贷断供?
到2007年的时候,次级贷款,以及由此衍生出的CDO,总规模已经非常非常庞大了。但是贷款质量,越来越差。
于是终于,部分质量差的客户开始还不上房贷,出现了断供。断供的房子,银行拿着也没用,会在市场上卖出变现,收回现金流。
但这导致了恶性循环。因为市场上可卖的房子多了,房子的价格就难以上涨,甚至还下跌。
看到房价下跌,很多贷款买房的人不开心了。自己身边邻居的房子都在降价,自己的房子也降价了。可能房子价格从100万跌倒60万,那干嘛还要辛辛苦苦的还100万房贷呢?
这下,有能力还房贷的人也不愿意还房贷了。
断供的比例继续提高,银行收回了更多的房子。
这导致市场上可卖的房子数量进一步提升。银行手里,积累了一大堆卖不出去,价格还狂跌的房子。
CDO等衍生品也卖不出去了。因为断供导致现金流大幅下滑。无论是风险高的份额还是风险低的份额,现金流收益率都大幅下降,对投资者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于是价格大幅下跌,导致这些投资者也大幅亏损,争先恐后的卖出CDO。
这变成了一个死结。相关的产业链公司,大面积破产。由此引发了金融危机。
各类资产大幅下跌
最初受影响的,是直接涉及次级贷款业务的公司。
到了后来,连市场上最大的房地美房利美也濒临破产。尽管政府接管了房地美和房利美,但是危机还在持续。
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加上次级贷款衍生品的下跌,使得很多机构的投资组合出现了较大亏损。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证券,在2008年9月宣布破产。
这两家巨头公司,本身也有发行债券和股票。大量的其他机构,持有雷曼和美林证券的债券。公司破产,债券也大跌。
甚至出现了货币基金下跌的奇景。货币基金通常是不会下跌的,但当时有货币基金持有雷曼等公司的债券,导致货币基金出现了下跌亏损。
这进一步导致投资者恐慌。连一向安全的货币基金都大跌,还有什么不会下跌呢?
于是,市场上大量的投资者,疯狂抛售一切可以卖出的资产。投资者看到其他资产价格也下跌,也开始恐慌的卖出原本没下跌的资产。
不管价格如何,能卖出去就好。
金融危机,从抵押贷款,衍生到债券股票,进一步扩散到全球。
这一轮下跌中,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下跌近50%。而且下跌之前,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估值上并不贵。
全球其他市场也大幅下跌,港股、日本、欧洲市场也大幅下跌。
这跟最近全球市场下跌很相似。
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金融危机的时候是次级房贷破裂,从而导致房地产、CDO等衍生品大跌。
而最近投资者担心的原因,是疫情进一步恶化导致经济停滞,以及原油一个月腰斩,引发了各类资产被抛售。
投资机会的伴随
不过尽管如此,2008年金融危机,美股大跌,也同时伴随着出现了5星级的投资机会。
金融危机从开始到下跌到最低点,大约用了1年的时间。标普500从1500多点,跌到666点。
之后,标普500从666点,上涨到今年年初的3300多点,上涨5倍。而代表美股科技公司的纳斯达克100,从金融危机最低点到今年年初,上涨10倍。
危机危机,危险,往往也伴随着机会的到来。
最近这轮下跌,跌幅还没有金融危机那么严重。按照金融危机时的跌幅,目前的下跌已经过去大半。欧洲、港股等市场的估值,已经接近金融危机最底部的估值水平。
不过,估值并不能决定价格的底部。市场的底部,往往是由那些被迫卖出的投资者来决定的。
公司破产、产品清盘、借钱投资的投资者爆仓...出现了这些情况,不想卖出股票也得卖,而且是贱卖。
虽然短期里也有很多优质资产出现了投资好机会,但这些被迫贱卖资产的投资者们,还是有可能会导致这些资产的价格,出现最后的下跌。
所以,虽然当前估值比较低,但也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我们还是会做好定投计划,用长期不用的钱,逐渐积累可以活到危机之后的优质资产。
银行螺丝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