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回忆录—成败之鉴》PDF
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其义兄为著名军事教育家厉尔康。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 。
陈立夫是个帅哥,年轻时照片
陈立夫曾与厉麟似等人共同创立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并与厉麟似等人一同编纂发行了中国第一部电影百科辞典——《中国电影年鉴1934》。
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1969年,陈立夫回台定居。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提出“中国文化统一论”,使他在两岸关系中占据了一个颇为特殊的位置 [5] 。他的这一主张,在两岸都得到积极回应,他也因此当选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誉会长 。2001年2月8日逝世于台湾台中,享年101岁。
《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读后感
以前对陈立夫的印象是听说他穷困潦倒到美国办养鸡场,其次是他很长寿。但我对第一点总有点怀疑。看完1994年台湾正中书局出版的《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才稍微释疑了。回忆录里专门有一节“自食其力的养鸡生涯”。陈立夫刚开始养鸡是挣钱了之后行情不好,蚀本。后来又做皮蛋生意,被人戏称“陈立夫皮蛋”(第394页)。以陈立夫的人脉经历当不至于穷困潦倒,臆造罢了。
《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封面 付费下载,微信:abj511
这本回忆录从头到尾看完了,不过瘾。并非一定要发现什么要闻秘录,而是陈立夫的叙述一清如水,不往深处写。近现代革命中陈立夫绝对是要角,如此寡淡的写法正好反映他的机心,知其不可写一定不写,知其不可言一定不言,极少臧否人物。不过他能做这么大的事一定有他的本领,比如他做事讲究“先求其有(真),再求其好(善),更求其(美)”(第267页)。
他谈自己的一个人生体会是,“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否则人家会看你不起的,要人家来求我,不要去求人家,有时自己的本事也要表现给人家看一下,用不着太客气,要走在人家前面,尽了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当然也需要人提拔你,可是你自己条件不够,人家提拔你也不行,人要能自立自强”(第303页)。相比而言回忆录开头与结尾比较有意思,中间部分立场太强,写法太正,左一个蒋公右一个蒋公。
陈立夫早年经历生趣盎然,那时他还未参加革命,明显感觉这部分下笔有情。学习采矿,美国旅游,家乡奇遇化缘僧等章节写得摇曳多姿,甚至有小说笔法。后面的部分写他的子孙后代与养生。不得不承认陈立夫教育子女有一套方法,子女比较成才,回忆录有一节“喜见五世其昌”,写其儿孙辈大多为美国名校硕博毕业,事业有成。
陈立夫相信传统文化。他很帅很有英气很长寿。他总结自己两星期至一个月吃一次鸡、鸭、猪的脑子,喜欢吃小银鱼炒蛋(第441页),喜欢运动,夫妻之间相处之道为“爱其所同 敬其所异”。我看他自述养生之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 饮食有节 起居有时 物熟始食 水沸始饮 多食果菜 少食肉类 头部宜冷 足部宜热 知足常乐 无求常安”。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